当前位置:新闻动态 / 新闻详情

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

2025-07-07 14:28:08

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资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,如何在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在推进绿色建筑、降低建筑能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一、建筑节能的现状与挑战

当前,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0%以上,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,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。传统建筑在设计、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存在大量能源浪费现象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首先,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不足。许多老旧建筑外墙、屋顶和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,导致冬季采暖能耗高,夏季空调负荷大。其次,建筑设备系统能效低下。大量在用的采暖、通风、空调和照明设备能效等级不高,运行管理粗放。再次,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。太阳能、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例仍然偏低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我国在建筑节能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。根据住建部数据,截至2024年底,全国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已超过70%,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过80亿平方米。北京、上海等城市已率先实施新建建筑75%节能标准,部分地区开始探索"近零能耗建筑"示范项目。

二、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

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,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,为人们提供健康、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。当前,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:

1. 被动式节能技术
通过优化建筑朝向、形体设计和围护结构,充分利用自然通风、采光和遮阳等被动式手段降低建筑能耗。如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、三层中空玻璃、外遮阳系统等,显著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。

2. 主动式节能系统
包括高效暖通空调系统、智能照明控制系统、能源管理系统等。例如,采用变频技术的水泵和风机可节电30%-50%;LED照明比传统照明节能60%以上;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可实现用能实时监测和优化调控。

3. 可再生能源利用
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技术将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外立面有机结合,既满足建筑美学要求,又能发电自用。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恒温特性,实现高效供暖制冷,比传统空调系统节能40%左右。

4. 水资源循环利用
通过雨水收集系统、中水回用系统和节水器具,实现建筑用水的高效利用。部分绿色建筑项目的水资源回收利用率可达50%以上。

5. 智能化管理平台
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建筑能源管理平台,可实现对建筑能耗的实时监测、分析和优化,提高能源使用效率。

三、政策支持与标准体系建设

为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,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。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》等技术规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。2023年修订实施的《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》将建筑节能要求提升至新高度。

在财政支持方面,各地出台了绿色建筑补贴政策。如北京市对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给予每平方米60元的奖励;上海市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给予每平方米300元的补贴。这些政策措施有效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。

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也为建筑节能创造了新机遇。2024年,建筑领域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,促使开发商和业主更加重视建筑碳排放管理。

四、典型案例分析

1.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
该项目采用"海绵城市"理念,通过透水铺装、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80%以上的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。建筑群广泛应用地源热泵、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,整体节能率达到75%以上。

2. 上海中心大厦
这座632米高的超高层建筑采用了多项创新节能技术:双层幕墙系统有效降低空调负荷;风力发电装置年发电量约50万度;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耗实时监控和优化。

3. 深圳万科云城
该项目大规模应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,预制率达到50%以上,大幅减少建筑垃圾和施工污染。同时采用智能化能源管理平台,实现建筑能耗降低30%的目标。

五、未来发展趋势

展望未来,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:

1. 标准不断提高
更多地区将实施超低能耗建筑标准,并向"零碳建筑"目标迈进。预计到2030年,新建建筑将普遍达到近零能耗水平。

2. 技术深度融合
数字孪生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与绿色建筑深度融合,实现更精准的能耗预测和优化控制。智能建造技术将提高施工过程的资源利用效率。

3. 全产业链协同
建筑节能将贯穿规划设计、施工建造、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,形成上下游协同的绿色建筑产业链。

4. 市场化机制完善
绿色金融、碳交易等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,为建筑节能提供持续的经济激励。

5. 公众意识提升
随着环保教育普及,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,市场对健康、节能建筑的需求将持续增长。

六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

尽管取得显著进展,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:

1. 既有建筑改造难度大
全国现有建筑面积超过600亿平方米,其中90%以上是高耗能建筑。对这些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面临资金筹措难、居民协调难等问题。建议通过"政府引导+市场运作"模式,创新融资机制,分步推进改造。

2. 区域发展不平衡
东部发达地区绿色建筑发展较快,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。应加强技术交流和经验共享,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。

3.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
在关键材料、核心设备方面仍依赖进口。需加大研发投入,培养专业人才,突破技术瓶颈。

4. 监管体系待完善
部分项目存在"重设计、轻运行"现象,实际运行能耗高于设计值。应建立健全全过程监管机制,确保节能措施落地见效。

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。通过技术创新、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,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,为实现"双碳"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。未来,绿色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,更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引领社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
‌ 


联系我们
手机号码:18920072022
联系电话:022-59698888
邮箱:hdzhenergy@126.com
地址:
公司总部:天津市武清开发区畅源道国际企业社区A7栋
能源研究院:天津市河西区国际贸易中心B座
友情链接:
关注或联系我们
添加华德智慧服务号、获得更多能源资讯 下载碳控官APP,体验能源管理便捷服务
公众号
碳控官APP(安卓)
Copyright © 2016 天津华德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6006426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