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新闻动态 / 新闻详情

如何提升电力安全运维的效率

2025-10-16 11:16:00

      电力安全运维是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,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,提升运维效率已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。当前,电力系统面临设备规模扩大、新能源并网复杂化、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挑战,传统运维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电网的安全需求。如何通过技术创新、管理优化和人才培养等多维度手段,构建高效、智能、可靠的电力安全运维体系,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
 一、智能化技术赋能运维效率提升


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电力运维的作业模式。以无人机巡检为例,国家电网在2025年全面推广的"AI+无人机"协同巡检系统,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图像识别算法,实现了输电线路缺陷的自动识别,巡检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80%以上。某特高压线路的实践表明,搭载红外热成像仪的无人机可在20分钟内完成以往需要6小时的人工巡检任务,且能精准发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绝缘子破损等隐患。


数字孪生技术为设备管理提供了全新范式。南方电网建立的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,通过实时映射物理设备的运行状态,使运维人员能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故障处置方案。2024年广东某500kV变电站的变压器故障处置中,数字孪生系统将抢修决策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30分钟,同时避免了误操作风险。这种"先模拟后实操"的模式,显著提升了应急处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。


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实现了设备状态的精准感知。山东电力部署的百万级智能传感器网络,每10秒采集一次设备温度、振动等关键参数,通过边缘计算实时分析异常征兆。统计显示,这种预测性维护策略使设备故障率下降45%,计划外停机时间减少60%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新投运的第三代传感器已实现微米级形变监测能力,为特高压设备安全提供了更精细的保障。


 二、管理机制创新优化运维流程


标准化作业程序的建立是提升效率的基础。浙江电力推行的"运维操作票电子化"系统,将287项常规作业分解为标准化模块,通过移动终端自动推送操作指引。实施后,现场作业平均耗时降低35%,人为失误减少72%。该系统特别设计了防误操作逻辑校验功能,在2024年成功拦截了16起潜在误操作事件。


资源调配的智能化升级破解了地域限制。国家电网的"运维资源云调度平台"整合了全国28省的专家资源,通过AR远程协作系统实现跨区域支援。2025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,该平台协调处理了西藏阿里地区变电站的紧急缺陷,3000公里外的专家通过实时画面指导现场处置,将故障处理时间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/4。


绩效考核体系的革新激发了基层活力。江苏电力试点的"运维能效指数"评价体系,综合考量故障发现率、处置时效等12项指标,并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。实施一年后,基层班组主动巡检频次增加40%,重大隐患自查发现率提升至92%。这种量化评估机制为资源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,使有限的人力资源产生最大效益。


 三、新型技术应用拓展运维边界


5G专网为远程运维提供了可靠通道。内蒙古电力建设的全国首个全域覆盖电力5G专网,实现了毫秒级时延的远程控制。在2025年风电场运维中,技术人员通过5G网络同时操控10台风机进行参数调整,单次维护时间从3天缩短至8小时。特别在恶劣天气下,这种"无人值守"模式有效保障了人员安全。


机器人集群作业开创运维新模式。四川电网在±800kV特高压换流站部署的智能机器人集群,包含巡检、操作、应急三类机器人,通过中央调度系统协同工作。2024年汛期期间,机器人团队在72小时内完成全站设备防汛检查,比人工团队效率提升15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最新一代操作机器人已具备更换50kg以下设备组件的能力。


区块链技术强化了安全管控。福建电力建立的"运维安全区块链平台",完整记录设备操作、人员资质等关键信息,实现全流程可追溯。在2025年厦门金砖峰会保电中,该系统自动核验了683人次的操作权限,拦截了9起资质过期人员的操作请求。这种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,为电力安全运维构筑了新的防护屏障。


 四、人才培养与组织变革支撑长效发展


复合型人才培育体系适应技术变革。中国电科院推出的"数字运维工程师"认证项目,融合电力专业与AI、大数据技能,两年内培养了3200名跨界人才。某换流站的技术团队通过系统性培训,将新型监测系统的应用效能提升了60%。这种"电力+IT"的双重能力建设,是应对智能运维转型的核心保障。


柔性组织架构提升应急响应能力。广东电网试点的"蜂群式运维小组"模式,打破传统科室界限,组成灵活的功能小组。在2025年台风"海燕"抢修中,这种架构实现了1小时内组建15支专业队伍,较传统模式响应速度提升3倍。关键经验在于建立了标准化的工作对接接口,确保临时团队能快速形成战斗力。


知识管理系统沉淀运维智慧。国家电网开发的"运维知识图谱"已积累120万条设备缺陷处理案例,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智能检索。实际应用显示,新员工借助该系统可将故障诊断准确率从43%提升至86%。这种机构记忆的数字化保存,有效解决了人员流动带来的经验流失问题。


 五、未来展望与实施建议


技术融合将催生更先进的运维范式。量子传感技术的突破有望实现设备分子级状态监测,而脑机接口可能革新远程操作方式。行业应提前布局这些颠覆性技术,在试点验证基础上稳步推广。


标准化建设需要持续深化。建议加快制定智能运维设备接口标准、数据交互协议等规范,避免形成信息孤岛。2025年发布的《电力物联网数据规范》已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
安全防线必须同步强化。在提升效率的同时,需构建覆盖物理层、网络层、数据层的立体防护体系。华北电力大学研发的"电力AI防火墙"已能识别99.7%的新型网络攻击,此类技术应加快产业化应用。


     提升电力安全运维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技术创新、管理优化和人员能力建设的协同推进。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,运维模式正在从"被动抢修"向"主动预防"转变,从"人工为主"向"人机协同"演进。未来五年,行业应重点突破数字孪生、自主决策等关键技术,同时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机制,最终实现运维效率与安全水平的双重跃升。值得注意的是,任何技术应用都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,避免为智能化而智能化的资源浪费,这才是提升运维效率的本质要义。

联系我们
手机号码:18920072022
联系电话:022-59698888
邮箱:hdzhenergy@126.com
地址:
公司总部:天津市武清开发区畅源道国际企业社区A7栋
能源研究院:天津市河西区国际贸易中心B座
友情链接:
关注或联系我们
添加华德智慧服务号、获得更多能源资讯 下载碳控官APP,体验能源管理便捷服务
公众号
碳控官APP(安卓)
Copyright © 2016 天津华德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6006426号-3